常见问题

单位信息化建设如何推进

发布时间:2015-11-06 13:10:12

前瞻性思考

单位的一把手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战略方向负主要责任,这里可一点都没有夸大吹捧之意,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初步设想是什么,未来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规模,这些问题必须心里有数,单位普通员工或者其他领导干部虽然对具体业务非常清楚,但这样全局的、顶层设计相关的问题他们无法代劳,所以需要一把手进行前瞻性思考,同时要多接触信息化、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思维,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能说得出个123来。

转变思维

对单位普通员工及领导干部而言,单位原有的业务肯定都是有成熟的模型,操作流程、规章制度都比较完善,对信息化这个新事物可能多少有些不适应,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化业务流程不完善的地方很多,需要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耐心和包容,信息化建设才能向前推进,如果都以自己或者部门的利益来考量,类似增加工作量了或者实际效果不佳啊之类的抱怨阻挠信息化推进,那么单位的信息化进程很可能夭折。

学会用文字图形表达需求

单位的各种业务能否画出清晰准确的流程图,业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碰到了问题,能否准确用文字配图描述出来,这些是单位与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主要沟通手段,切忌通过电话三言两语就把开发人员打发了,很多在单位内部看来非常简单的业务逻辑问题其实在开发人员看来非常复杂,要问很多为什么才能达成共识,转化成代码写入到系统逻辑中。这也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强调需求文档化的重要原因,有了文档,问题可以追踪,任务可以分解,验收时也有据可查。

由点及面

首先必须就单位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最主要的业务主线,切忌一开始就把目标设定为建设全能型平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会分散建设人员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初次引入信息化,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勉强把各种功能模块搭在一起工作,得到的业务模型可能非常简陋,让人感觉一点用都没有,还会给未来的系统升级带来麻烦。与其这样,还不如深刻分析单位业务主线,集中精力切入主线的信息化改造,得到一个精简实用的业务小系统,从中还可持续总结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不断改进和扩展小系统。同时可以腾出手去分析建设单位的其他业务支线,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子系统。慢慢地,所有业务都覆盖完后,再考虑将一个个独立的子系统对接起来,最终实现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

扩展与互联

单位信息化建设完成了从零到壹的第一阶段建设后,由各个部门主导的第二阶段信息化建设即可由此展开。根据各部门业务过程继续深挖信息化需求,解决第一阶段建设中遗留的问题,对未覆盖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和细化解决方案,有了第一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作为样板,各部门才能有更贴近信息化的思维方式。这一时期,各部门会推进建设专业的垂直型的信息系统,同时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定下基调,那就是再把这些专业化的信息系统互联起来,让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扩展和互联周期。这一循环周期将不断把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推高,让单位在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势头,跟上整个外部世界的步伐。

大系统与小工具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理清大系统与小工具之间的辩证关系。大系统综合统揽,功能强大,但总会有特定、突发的业务状况覆盖不到,此时小工具开发周期短、针对突发问题机动性强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可以把小工具看成为大系统的一个有力补充,是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最直接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大大简化系统业务流程,同时节省开发时间和开发费用。